如何培養(yǎng)孩子的時間觀念
273 2012-12-07
如同大多數習慣一樣,時間觀念的養(yǎng)成與小朋友的發(fā)展密不可分,并有其階段性的目標,家長應善用孩子所能理解的事物,將時間觀念帶進生活中。現在,就讓我們來看看時間觀念的啟蒙,該如何按照孩子的年齡及發(fā)展來進行:
3歲前:以活動區(qū)分時間
出生沒多久的寶寶,一切依照生理本能來表現,如餓了就知道要喝奶,想睡的時候就睡,時間的概念相當混亂。在這個階段,不需要刻意要去調整他的作息,盡量以滿足孩子的需求為主。
到1歲 左右,孩子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,活動的時間逐漸增長,生活中不再只有吃、睡,還多了玩耍、活動的時間。這時家長可以開始著手調整他的作息,如約略固定白天 玩耍、睡午覺的時間,晚上則陪著他進行較為靜態(tài)的活動,作為睡眠前的預告,讓孩子知道大概在什么時間要做什么,直至他能自然而然地遵循,養(yǎng)成良好的生活習 慣。而有了規(guī)律作息后,相信對日后學習、人際關系會更有幫助,爸爸媽媽也不用因他作息顛倒而整日操煩。在3歲前,孩子都是活在當下的,大部份的學習都來自具體的經驗,不建議進行抽象認知。家長若想教他分清白天、夜晚,可帶著他看看屋外的天候或是影像資料,分析兩者的不同,來告訴他時間的變化與當中該做的事情。
3歲后:以順序概念延及時間
每當小朋友要找爸爸媽媽時,家長如手邊正在進行其他的事情,常對孩子說“等一下”,卻發(fā)現孩子仍舊在追問哭鬧,手忙腳亂之余,不免有些心煩。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尚不具備時間流逝的概念,他不了解“等一下”到底是要多久,只會覺得父母不理解他的要求,所以頻頻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。
3歲后的孩子已逐步有“唱數”的能力,父母可利用數字的順序,來延伸他對時間流逝的感受。舉例來說,在玩躲貓貓時,請他數到20再睜開眼睛,讓他了解時間如何在1、2、3……當中經過。隨著孩子能力逐漸增強,配合前期作息的養(yǎng)成,孩子會感覺到時間其實就是由一段、一段的事情所組成,且在進行這些事物中流逝,不再只是做了當下的事情后,不知道接下來要干什么。
掃一掃
獲取更多福利
獵學網企業(yè)微信
獵學網訂閱號
獵學網服務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