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更易遭受的心理暗傷,你中招了嗎
219 2017-04-24
近幾年來,我們一直在強調(diào)高質(zhì)量陪伴,強調(diào)家長應(yīng)該做什么。而這一篇文章,我想反面聊一聊,哪些更常發(fā)生在我們家庭內(nèi)部,同時又是我們更不該對孩子做的。
更不該對孩子做的這些事兒,極富中國特色,若處理不當,他們將會成為孩子心底的暗傷。
暗傷一:父母太顧及自己的面子
某叔叔因為覺得孩子有趣,故意逗孩子說:你媽媽有了弟弟了,不要你了!
某心直口快的鄰居大姐指著你的孩子,皺著眉頭說:哎呦,你這孩子一直都這內(nèi)向啊!
再或者,某較真的奶奶不滿意地說:小朋友怎么這么沒禮貌,來,快喊奶奶……
中國式土壤中,關(guān)心孩子教育的,不僅有父母,還有七大姑八大姨,甚至八竿子打不著的過路的某鄰居。我們在成長過程中,也許都被這樣逗哭過,或者被某個不熟悉的親戚或路人“批評指點”感到不舒服。而很多父母并沒不知覺,或者討厭這種行為卻礙于禮貌或面子而賠笑。
被嚇唬的孩子會當真;被他人隨意貼上負面標簽的孩子,也可能當真。如果孩子面臨這樣的窘境,請父母丟開自己的所謂“面子”,勇敢地站出來,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。若孩子被嚇唬,請先抱起孩子,堅定地跟他說:“他們在跟你開玩笑。爸爸媽媽永遠愛你,也都一直會在你身邊?!比缓笤俚ǖ馗簶返挠H朋好友說:“以后,請不要再跟孩子開這種玩笑了,孩子會當真的?!比艉⒆颖蝗苏`解,被貼標簽,而你清楚你的孩子遠不是他們看到的那般片面,那當下就可以為孩子做出合適的解釋,或者干脆笑而不語,淡然處之,切不可順著他人的口,一起轉(zhuǎn)過頭來指責孩子。
不僅是上述的情況父母需要拋開自己的面子。任何他人出于好玩、欠妥當?shù)刂更c、逗弄孩子,父母都該站到孩子一邊來。我們不是還都曾在新聞中看到過,一些父母因為礙于面子,不懂得拒絕親戚對自己孩子的逗弄,以至于讓孩子送命的嗎?
總之,父母需知,作為孩子的監(jiān)護人,我們有責任呵護孩子身體以及心靈的安全。哪怕看起來只是你認為不要緊的外人的一句話,父母也更好留意下孩子的心理變化。不對他人的點評做評價,不管他人的對錯,只關(guān)注孩子的情緒,讓孩子明白,你理解他的情緒,你愛他,只要他需要,你都在。
暗傷二:父母太不顧及孩子的面子
中國人一向嗓門大。我出門在外,常會看見半道上停下來,板著臉訓(xùn)斥孩子的大人。我也見過很多父母大庭廣眾之下教訓(xùn)孩子,大聲呵斥孩子,甚至體罰孩子。他們完全不顧及,孩子也是有自尊的,他們也要面子。
這種大陣仗的教導(dǎo)孩子的方法,是很常見的中國式的管教法,這種方法不僅低效,而且很容易給孩子帶去屈辱感,讓孩子小小的心靈,被卑微、壓抑、憤怒、反叛等填滿。還有的孩子,甚至因此完全被責罵得“皮”了。這些孩子通過厚臉皮、自暴自棄以及冷漠的態(tài)度,去隔離那些屈辱的內(nèi)心感受。
于是,常常罵、大聲罵,越罵越聽不見。孩子們的心木了,大腦也習慣了。就好像住在鐵路旁邊的人,一開始時,會被火車聲吵得睡不著覺,不久就習慣了,睡得一樣香甜,但是偶爾到鄉(xiāng)村度假時,反而會因為太安靜而睡不著。
大聲責罵孩子還有一個后遺癥:模仿是孩子的天性,你大聲吼他,他將來在外面也大聲吼別人,甚至是吼父母,這將影響到孩子未來很長遠的路,比如社交、職場,甚至是他未來的家庭夫妻關(guān)系,以及他對子女的教養(yǎng)方式。
因此管教孩子要以身作則,努力做到低聲教育。
暗傷三:總要求大的讓小的
大的讓小的,大的要承擔更多的責任,這是我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,幾千年來我們一代一代都是這種文化中成長起來的。但是希望6歲前的小孩子就嚴格遵守這個傳統(tǒng),去背負這么重的道德包袱未免苛刻了。
謙讓的傳統(tǒng)本身無可厚非,但是如果在孩子爭吵時,不分青紅皂白,一味地借用這種傳統(tǒng)禮貌規(guī)則來“批評大的,保護小的”。結(jié)果往往是大的孩子認為父母偏心或者嫌棄他,而漸漸變得叛逆或者不自信;而小的孩子卻恃寵若嬌,變得越來越任性。
這個場景不僅發(fā)生在很多家有二寶的家庭,在幾個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也會出現(xiàn)。比如小區(qū)里面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,發(fā)生了爭吵,有些大人為了和別的家庭和諧相處,通常對自己的孩子說:“你大一些,要讓著弟弟/妹妹?!?/span>
其實在孩子發(fā)生爭吵時,父母更好做到中立,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,再引導(dǎo)孩子去尋找處理辦法,不偏袒,不護小。比如,你可以走過去跟孩子們說:“嘿,告訴我剛才發(fā)生了什么?讓我們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?誰先說?”等孩子們說明情況之后,再幫助他們分析。如果大孩子不愿意與小孩子分享玩具,你可以問他為什么。
如果是孩子自己的玩具,那么父母完全可以明確地跟孩子說:“自己的玩具自己有支配權(quán),不過,你如果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的話,大家可能都會玩的更開心?!比绻€是堅持,也無需勉強,另外找一件其他的玩具給小一點的孩子玩,并且簡單地告訴他:“這是哥哥的玩具,這個是你的玩具。”
如果是公共的游樂設(shè)施,你就可以這么和孩子們說:“這個滑梯是我們大家的,每個人都可以玩,要不,我們排隊輪流玩吧?”
暗傷四:太過謙虛
中國人聽到夸獎時,有一個習慣性的回復(fù)“哪里!哪里!”,這也是常見的中國父母的謙虛和禮儀方式。比如,有人夸:“你這孩子實在太棒了……”父母謙虛道:“哪里,哪里……”
然而,對孩子而言,這個“哪里,哪里”很多時候卻是一味毒藥,甚至會瞬間殺死孩子那點脆弱的自信心。如果經(jīng)常這樣“拒絕”別人對孩子的夸獎,孩子很可能會認為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行,自己努力了還是做不好。這樣一來,很可能會出現(xiàn)自卑情緒,并且懶于付出努力。
有的爸媽,在習慣性謙虛禮貌回復(fù)的時候,還有另一種擔心:害怕孩子因得到太多夸獎而變得驕傲。他們想用這種方式來培養(yǎng)孩子謙虛的性格。如若育兒中有此念頭,更會給孩子帶去極大的束縛和壓抑。
其實,只要能教給孩子正確歸因的方式,爸媽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孩子會驕傲。譬如,當別人說,你的孩子這么小溜冰就溜得這么好,父母完全可以這么說:“嗯,他更近經(jīng)常練習,進步很大?!蹦敲春⒆泳湍苈牫鰜?媽媽認同了他人的夸獎,并且知道自己是因為練習得多,所以進步大。父母對孩子客觀的肯定和鼓勵,會讓他更好地認識自我,建立自信。
總之,面對別人對孩子的夸獎,慎用“哪里哪里”的謙辭,也許我們需要做的,只是笑納別人的夸獎,同時鼓勵孩子做得更好。
掃一掃
獲取更多福利
獵學(xué)網(wǎng)企業(yè)微信
獵學(xué)網(wǎng)訂閱號
獵學(xué)網(wǎng)服務(wù)號